现在很多人都在抨击“成功学”的文章、书籍,因为他们觉得成功学所谈论的观点理念虽然很有道理,当时能让很多人激情澎湃、热血沸腾,但是事后于事无补,很多人喝了那么多“鸡汤”、懂得那么多道理,仍然过不好一生。
大多数人认为,这些成功学的背后,是对成功普遍性的简单概括,忽视了其特殊性,觉得它们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、空中楼阁。
很多人看了之后,只会幻想那些“不切实际”的东西,从而让人误入歧途,甚至不能自拔,它的坏处就像鸦片毒品一样,让人们唾弃、嗤之以鼻。
是啊,哪能随随便便成功呢?马云这么富有,都说赚钱不易,身为普通人的我们,更是深有体会。
或许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,越有毒有害的东西,人们越是向往;越是禁止警告的事情,越是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。
又回到成功学的话题上来。
尽管我们讨厌成功学,但是当我们逛图书馆、书店的时候,这类教人成功的书还是浩如烟海,因为人们喝下那碗“鸡汤”时候,那种“被激励”的爽快感觉是很多人怎么都忘不了的。
我还记得几年前失业的时候,沮丧之余,跑到图书馆随手捡起一本《人生成功的100条...》的时候,一本近三百页的书,我仅仅花了三四个小时、一口气便读完了,读完顿时感觉浑身充满力量,信心满满,觉得前途顿时光明。而事后......到现在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但是在今天,信息碎片化的时代,读成功学书的人少了。因为人们有了手机、有了网络,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同样,人都变懒了,懒得读书了。
在小视频发展迅速的今天,成功学从书本大部分转移到我们的手机上、小视频里。
我们不难发现,微信群里,经常看到别人转发的奇奇怪怪的小视频,随手打开,成功学占到百分之八十,而且转发量特别大。
尤其是那些激情澎湃的、特别有感染力的视频,演说者的动作、神态、声音等等各方面,可谓是声情并茂,的确具有较强的感染力。
此时,我就在想大家喜欢这些小视频的原因。若有所思,小视频的吸引力不仅仅是成功学的励志,还有就是这激情满满、催人奋进的演讲。
读者不一定爱喝这碗鸡汤,但是这演讲段子,绝对是诱惑的。
与其说是励志文案的精彩,不如干脆就说励志演说的作用大、传播和受众范围更广。
演讲和口才的作用到底有多大?其实不言而喻,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。
从古至今,比比皆是。
古代行军打仗前,将军激情澎湃的战前演说,能达到鼓舞将士和军队士气的作用,增强军队的战斗力;
近代爱国人士的励志演说,李大钊、陈独秀等人的激情演讲,激发人心,让人热血沸腾;孙中山就职、爱国演说,在特殊的时期,更是能发挥超乎想象的作用:救亡图存。
当下的竞选演说、招商演说、政府领导人讲话......小众演讲、公众演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最明显的一个现象莫过于:在正式的场合,能登台演说的,大都是一个群体中的佼佼者、成功人士居多。
一句话叫做,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,是人才的不一定有口才。
当代社会,是一个人人争先表现自己的社会,而一般人获得表现的机会却又很少,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是非常有限的。
关于演说、演讲能力的培养和锻炼,对于个人来说,不排除有及有天赋的演说型人才,而更多的人则是靠后天的学习、锻炼、培训而成。